内容提要: 印度,是“一带一路”上的重要国家。近年来,随着贵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、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越来越多的贵州企业正走向印度这个新兴的市场,寻求合作、携手发展。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即将召开之际,本台派出报道组奔赴印度,关注贵州企业、中国企业在当地创业发展的故事,并推出七集系列报道《筑梦丝路》。
今天,我们首先跟随“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公司”的脚步,走进印度。这个由4家贵州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组成的联合体,依托贵州快速发展积累的经验和自身优势,于2014年进入印度安得拉邦发展,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,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吗?


印度,一个“不可思议”的国度。悠久的文化与西式的制度在这里交融,快速发展的雄心与滞后的基础设施在这里共存。

中国葛洲坝集团印度代表处业务经理 鲁威明:现在印度经济发展非常快。

国药集团印度公司财务经理 赵先德:所以我们很想过来这边发展一下。

山东碧海包装印度大区经理 姜黎明:人口比较多,所以市场比较大。

中兴通讯公司印度公司市场经理 邵倩怡:是一个很大的机会。
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旅游者,印度不会是优先的选择,但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商人走向世界的脚步。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总经理 张钊: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印度航班的老常客了,这一年到印度真的就像从这个家到那个家一样。

从贵阳出发,抵达印度新德里,只需要7个小时的飞行时间。对于张钊来说,每月往来两三次印度,就如同在国内出差一样便捷,印度迅速扩大的市场,贵州基建产业的优势,正缩短着两地之间时空的距离。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总经理 张钊: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安得拉邦的新首府建设。

安得拉邦,位于印度东南部,面朝孟加拉湾。2014年,印度政府将老安得拉邦正式分割为特仑甘纳邦和新的安得拉邦。新邦需要新的首府,需要新的规划,而正是这个时候,四处寻找商机的张钊走进了印度。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总经理 张钊:当时我们一行人从新德里一个邦一个邦的探索,当我们到了安得拉邦的时候,我们就下定决心,在这里生根发芽,因为所有的设计、规划,建设,这一系列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。

GIIC工程师 贵州省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李仕友:现在我们看到这条街是维杰亚瓦达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道,当我们走到这儿看到这些线路非常非常凌乱,在中国很多县份上,都不可能看到这种状况。

常人眼中的落后,在这些建设者看来却是无限的商机,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。
GIIC
工程师 贵州省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李仕友:相当于我们发现宝贝了,我们来这来对了。

贵州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所积累的经验,让张钊和他的团队充满自信。但对于安得拉邦来说,贵州却依然是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。中国有那么多发达的城市可以学习,贵州拿什么才能把这个潜在的客户吸引到身边?

安得拉邦维杰亚瓦达市政管理局局长 维拉帕蒂安:我们当时是访问中国的9个城市,在访问的最后一站,我们是被邀请到了贵州省,这个行程实际上是一个计划外的行程。在贵州我们看到了和安得拉邦结合的契合点,看到的是我们需要的。

安得拉邦克里希纳州州长 巴布:我们的关系就这样从我到访贵州的时候开始,GIIC的团队在我们每一次有需求的时候都是有求必应,自然而然地我们的关系就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。

雄心勃勃的安得拉邦,需要的新首府是一座国际都市,目标是成为印度发展的领头羊。要选择的合作伙伴,自然也必须是国际水准。新首府的总体规划开发合同,落到了大名鼎鼎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手中,而新首府的交通、电力、供水等11个专项规划,同样吸引着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目光。贵州企业是不是真有参与竞标的能力?安得拉邦一次又一次地派出考察团,仔细地进行着审视。
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董事长 张林:贵州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,那么恰恰在这个时候又顶到了产能的“天花板”,没有发展空间以后,需要找到能够释放的空间,那么我们后来选择印度。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总经理 张钊:大家一会儿晚上还会看到在我们GIIC的总部,若干的年轻的工程师晚上都在加班,我想这就是中国崛起的力量。

印度艾维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普赛德:贵安新区路网建设的速度很快,没有想到两年多时间可以建设成这样。

安德拉邦克里希纳州 副州长 钱德禄杜:这里工作人员训练有素,高效率的工作才能有快速发展,我们新首府的建设正是需要这些。
信任,是交易最大的成本。当信任一步步建立起来,贵州企业的一只脚才算真正踏上了安得拉邦的土地。

GIIC工程师 蒋坤:我是来自中国电建贵州工程公司。
GIIC
工程师 游胜:我们是燃气院。

GIIC工程师 王胜伟:我是贵州电力设计院。

GIIC工程师 曾祥彦:以前的话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竞争的关系,但是在这边大家都是拧成一股绳,大家都是一个统一体,那么一个蛋糕大家都吃一点。
贵州人没有辜负印度的信任,把自己钉在了印度,兑现着“把印度当作家乡来建设”的承诺。信任,是一种粘合剂,拉近着贵州与印度的距离,也让贵州的企业在抱团出海中,整合出新的能力。

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GIIC)总经理 张钊:我们要有理想,我们要有行动,我们要有坚持,我们今天来自于贵州大山里面的每一个工程师,输出的是我们贵州的标准,我们中国的标准,我们有力量到了印度 ,这里也是我们整个贵州。面对大海,春暖花开的地方!